(我国这十年·吾乡)灵芝“仙草”引“雁”归巢
中新社吉林7月25日电 题:灵芝“仙草”引“雁”归巢\n\n 中新社记者 苍雁 石洪宇\n\n 我国民间故事《白蛇传》中,有白娘子为救许仙驾云潜入昆仑山盗灵芝仙草的传说。实际中,灵芝虽已非珍稀之物,却仍被视为具有补气安神、增膂力的成效。在地处长白山余脉的吉林磐石,灵芝栽培业留住了不少“80后”“90后”创业者。\n\n\n\n图为6月9日在吉林磐石拍照的灵芝。 中新社记者 苍雁 摄\n\n 七月,灵芝现已进入成长期。\n\n 朝晨,家住吉林磐石松山镇东北岔村的“80后”李俊翻开灵芝大棚通风,让灵芝呼吸新鲜空气。本年他刚出资建设了20栋灵芝大棚,而松山镇这样的大棚两年间已建成1000栋。\n\n 坐拥长白山及其余脉的吉林省有近40年的灵芝栽培前史。近年来,磐石市松山镇依托天然禀赋打造“药材小镇”,灵芝工业园正式运营让不少人像李俊相同,“不用远离家园,就能做自己的作业”。现在园内47人中,大部分是挑选留乡创业的“80后”“90后”农人。\n\n\n\n图为6月9日,吉林磐石,灵芝大棚开棚通风。 中新社记者 苍雁 摄\n\n 李俊坦陈,村里简直每家都种玉米,曩昔乡民们虽满足勤勉,但松山镇四季温差较大,玉米产值并不高,日子谈不上殷实。想赚点额定收入,要自己再想点方法,通常是农闲季外出打工,农忙时再回到田间。\n\n 灵芝的培养刚好错开了农忙时节,不影响传统播种,东北岔村乡民或投建灵芝大棚,或就近打工,为这个镇上从前仅有的省级贫困村带来了生机。\n\n\n\n图为6月9日,吉林磐石,技能人员在大棚修剪灵芝。 中新社记者 苍雁 摄\n\n 在紧邻的红旗村,“90后”“技能控”王洪帅也是留乡创业者。因有多年食用菌栽培经历,懂技能、爱研究,他家灵芝的长势最让人仰慕。本年,他被聘为灵芝工业园的技能员,并和父亲出资了30个灵芝大棚。\n\n 担任运营灵芝工业园的朱建全本年38岁,20多年的栽培经历让其熟谙灵芝的喜爱。“药材小镇”诞生前,松山镇约请朱建全一起开垦这块“处女地”,肥美的土地和适合灵芝成长的天然环境让其欣然前往。\n\n\n\n图为6月9日,吉林磐石,工人在灵芝大棚里作业。 中新社记者 苍雁 摄\n\n 朱建全亲见近十年间灵芝工业的变迁:我国民众已从吃得饱、吃得好到开端重视保健。灵芝是重要的中药材,中医药工业的飞速发展给了灵芝更大的“成长空间”。\n\n 本年春耕时期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未对灵芝栽培产生影响,工业园本年年产孢子粉估计达30万斤,灵芝达50万斤,赢利可达1600万元人民币。来自南边的客户已签下了20万斤灵芝孢子粉的订单。但朱建全还不计划扩建灵芝大棚,他期望能够在深加工上“多下功夫”。\n\n\n\n图为6月9日,吉林磐石,技能人员在大棚为灵芝“整形”。 中新社记者 苍雁 摄\n\n “现在灵芝的消费需求十分多元,咱们调查过,灵芝口服液、保健茶饮等新产品很走俏。”依照朱建全的了解,深加工意味着更高的收益。而邻近多个村庄推动灵芝栽培,助力磐石跃升为我国最大单体灵芝栽培基地,为下一步的深加工供给足够产能。\n\n\n\n图为6月9日,吉林磐石,工人在为灵芝大棚通风。 中新社记者 苍雁 摄\n\n 这几日阴雨连绵,大棚内的灵芝在罗致营养,农人静等收成。\n\n 一场急雨下来,朱建全逃避不及,淋湿了衣裳。他盼着这场“喜雨”往后,灵芝“仙草”能提前露头。(完)【修改:曹淼欣】